一. 軸承行業概況
軸承的主要功能是支撐旋轉軸或其他運動體,引導轉動運動或移動運動并承受由軸或軸上零件傳遞而來的載荷。軸承是承載軸的零件,被稱為“機械的關節”,是現代機械設備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基礎零部件,對機械設備的性能、質量和可靠性都起到決定性影響。從產業鏈來看,其中軸承產業鏈上游主要由銅材、鋼鐵、高分子材料等原材料構成,目前上游各產業發展相對成熟,處于完全競爭階段,下游需求旺盛,廣泛應用于汽車、飛機、工程機械、機器人、醫療器械等制造業領域。
軸承行業產業鏈示意圖
資料來源:華經情報網
二. 軸承行業市場現狀分析
從軸承行業收入來看,據統計,2019年中國軸承制造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為1770億元,同比下降4.22%。
2015-2019年中國軸承制造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及增長
產量方面,據統計,2019年中國軸承制造行業產量為196億套,同比下降8.84%。
2015-2019年中國軸承制造行業產量及增長
出口方面,據統計,截至到2020年上半年中國軸承出口數量為25.9萬噸,同比下降45.7%,出口金額為16.17億美元,同比下降17.4%。
2015-2020年H1中國軸承出口數量及金額統計
三. 軸承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國內軸承企業數量較多,但受資金、技術限制影響,大多數企業規模較小,產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領域,高低端軸承供需結構性失衡。目前,國內軸承企業主要由外資企業、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三分天下,其中民營企業占據主要比重。
國內不同所有制軸承企業銷售占比
資料來源:華經情報網
但隨著我國軸承行業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精度、長壽命等產品水平進一步提升,逐步實現國產中高端軸承產品替代進口產品,我國軸承行業市場空間將進一步擴大,2019年中國軸承制造企業營收前十為:
2019年中國軸承制造企業營收Top10
四. 軸承下游需求市場分析
從我國軸承行業游需求結構占比來看,汽車是目前國內軸承下游應用最廣泛的領域,占比達30%,其次為電機和家用電器,分別占比14.9%、13.6%。
軸承下游需求結構占比
資料來源:華經情報網
車用軸承主要應用在汽車、摩托車等機動車輛上,隨著我國宏觀經濟持續、快速的增長,推動了國內汽車需求量的迅速增加,2017年中國乘用車銷量達2417萬輛,與2012年相比增加了1048萬輛,2018年我國汽車銷量有所下滑,達2234萬輛,但隨著汽車制造轉向高質量、智能化發展階段,我國高端軸承應用前景廣闊。
2012-2018年中國乘用車銷量統計情況
資料來源:華經情報網
五. 中國軸承行業發展方向
1. 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工作效率、可靠性和精度
從目前我國軸承行業產品結構來看,技術含量較低的普通軸承生產能力已較為充足;而高精度、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軸承,具有特殊性、能滿足特殊工作條件的自潤滑軸承,無論是品種還是數量都有較大發展空間。從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來看,我國每年仍需大量進口高端軸承。
提高滑動軸承生產商的研發、設計和制造能力是實現滑動軸承高技術含量、高可靠性、高效率、高精度的唯一途徑。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隨著我國裝備制造業的快速發展,預計未來滑動軸承行業企業將把提升軸承產品的精度、性能、壽命及可靠性等方面作為重點投資方向。我國滑動軸承制造商通過加大研發力度、引進國外先進制造設備等手段,不斷提高研發設計水平及制造水平,符合未來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2. 實現高柔性大規模生產,追求更好的質量
現代軸承行業的制造生產,特別是中小型軸承的制造生產,其產品基本上具有少品種大批量的特點。因此,此類大批量軸承的生產線自動化程度很高,生產效率和設備利用率也很高。但只能加工生產線設計時對應的一種或幾種非常相似的產品。
隨著如今產品的高速更新換代,客戶需求的不斷精細甚至定制,市場對多品種小批量軸承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多。面對這樣的情況,這種“剛性”或低柔性的生產線要么無能為力,要么調整成本過高。因此,提升生產線的柔性,并保持大規模生產一樣的低成本——即高柔性大規模生產是未來軸承智能制造的一個重要挑戰。
并且隨著我國軸承行業的發展,我國生產的軸承產品逐漸進入了國內外一些非常注重產品質量的用戶的采購范圍。不過這些客戶不僅重視產品的技術含量,更看重產品的質量。企業追求更好的產品質量,嚴格把控產品生產,更有助于產品的銷售。
3. 根據細分市場的專業化分工進一步體現
軸承特別是自潤滑軸承因其用途不同,存在多品種和多規格產品。不同種類的滑動軸承對熱處理水平、車加工精度、表面處理方式、生產裝置自動化程度以及制造工藝等要求不同,因此現有的軸承企業基本專注某一專門領域或細分市場。
國際軸承行業經過上百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穩定的專業化分工,國際軸承巨頭在各自的細分市場領域組織專業化生產。未來國內軸承生產企業將進一步明確產品定位,走專業化分工道路,做強做精細分市場,實現規模效應。
【優特軸承網】信息來源于華經情報網,力求安全及時、準確無誤,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對其觀點贊同或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本網轉載信息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電話:0576-82520888